引言
东莞是国际制造业名城,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巨大,是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加工制造基地,但缺乏自主核心技术,处于产业链的下游。而电子科技大学囊括了国家电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全部6个重点学科,在电子信息领域具备雄厚的科研实力,积累了大量的科研成果。
2005年,教育部携同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八所国内重点高校与广东省签署了《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合作协议》。在这样的历史机遇下,东莞市最强烈的产业需求与电子科技大学最雄厚的科研实力产生了结合的契机,东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即现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诞生了。
2017年8月,电研院迎来了扎根东莞的第十个年头。这十年来,电研院逐步构建起“科技创新、技术服务、企业孵化、科技金融、人才引进、人才培养”六大功能的战略发展体系,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突破性发展。
创业伊始:建设期
2007-2009年建设期,电研院在夯实基础建设的基础上筑牢科技创新堡垒,通过与正业科技、金翔电器、龙昌数码等合作,开辟了产学研合作之路;初步探索产业培育模式,于2008年孵化了东莞市第一家本土IC设计公司——泰斗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推动北斗导航芯片技术研发及产业化。此外,电研院在莞设立了软件工程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点,开展研发、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
风采乍现:服务期
2010-2012年,电研院先后提出了“企业服务年”、“机制改革年”、“精细化管理年”的阶段发展战略目标,在完善制度化管理的同时,探索“技术+资本”发展模式。
期间电研院承担了东莞首个重大专项“换芯工程”,开发了国内首款北斗/GPS双模导航芯片,LED驱动芯片、龙昌机器人核心模块等科技产品;引进美国肖强教授、张波教授、薛红喜教授等创新团队,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在机制改革方面,电研院成立了RFID事业部、信息化事业部、EMC事业部及教育培训事业部,实行市场化运作。其中,EMC事业部转制股改成立了东电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目前年营收2000万元以上,已累计服务超过500家电子行业企业。
稳中求进:发展期
2013-2017年,电研院先后定位为“产业发展年”、“勤俭奋斗年”、“国家平台年”、“网络空间安全年”和“科技金融年”,成功获批广东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国家级众创空间等众多荣誉资质,“成电”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
围绕网络空间安全、健康大数据等核心领域,电研院推动实施各类技术攻关及产业化重点项目20余项,引入方滨兴院士“云计算安全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团队”、国防科技大学贾焰教授团队、电子科技大学罗蕾教授团队等优秀创新科研团队;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市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东莞迪赛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东莞芯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家高新企业20余家。
2017年,电研院提出并实践创新性举措,推动泰斗微电子成功实现股权转让,是东莞首个通过企业孵化、股权转让、溢价退出的新型研发机构案例。
电研院:省新型研发机构的典型代表
经过十年的沉淀与发展,电研院承担了国家和省市科技项目近200项,获得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6项,申请或已授权国家和国际专利200余项;孵化了高端电子信息科技企业100余家,控股参股企业30多家,培育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余家;为2000多家企业提供科技服务,与200多家企业开展了技术攻关和产品研发合作;为华为科技、生益科技、宇龙通讯等企业机构培养工程硕士1000余名,培养了大专本科网络教育学生近5000名。
部分孵化企业
电研院的发展获得了各级政府、社会各界的肯定和关注。2011年5月,电研院迎来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省委书记汪洋的莅临指导。2015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省委书记胡春华亲临电研院视察工作,肯定了作为获批广东省第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的电研院,在推动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所做的贡献。
立足十年,不忘初心再发展
十周年华诞,既是电研院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里程碑,也是开拓创新、繁荣发展的新起点。
下阶段,电研院将围绕加快推进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建设、加快产业发展资本体系的构建、塑造“成电”科技孵化品牌、继续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加快高端人才引进培育及打造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等六大目标,在更高起点上谋划更高水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