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3日 星期六

官方微信

电研院动态首页>新闻资讯 > 电研院动态

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成立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4-04-02 18:08:50  【打印此页】  【关闭

  3月29日上午,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正式揭牌成立。这是东莞市首个创新联合体项目,将为全市新型储能企业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开创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111.jpg

  与会领导嘉宾为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揭牌

  东莞市政府副市长黎军,广东省科技厅二级巡视员安建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徐红兵,东莞市科技局局长卓庆,东莞市东坑镇政委副书记、镇长蔡国威,新能源集团总监林庆森,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张柏清副总裁,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首席科学家向勇,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简称“电研院”)院长皮亦鸣等出席活动,共同见证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的揭牌成立。

  新型储能产业生态扎根向上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今年的全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发展“新型储能”写进其中。储能的作用就像是“充电宝”,可以把平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富余的发电量储存起来,既能促进大规模风光等新能源开发消纳,也能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促进和鼓励储能项目开发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和新型储能技术规模化应用。2022年1月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新型储能与新能源领域是广东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重大战略布局方向。2023年3月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6000亿元。2024年3月25日上午召开的广东省委常委会会议也提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东莞市2023年底印发的《东莞市推进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明确提出将东莞打造为“新型储能终端之都”,新型储能产业规模不低于800亿元。

  随着国家和省市相关政策密集出台,新型储能产业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风口热点之一,为攻克新型储能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储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恰逢其时、至关重要。

image.png

  活动现场

  东莞首个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成立

  作为制造业强市,东莞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以储能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争夺战略制高点。经过多年的发展,东莞形成了一条相较完备锂电池产业链,聚集了一批电解液、涂覆隔膜、负极材料等锂电材料领域的优势企业,锂电智能化设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有关数据显示,全市以锂电产业链为主营的企业有300多家,涉及锂电行业的相关企业有1500多家。在消费类锂电池产业领域,东莞处于全国前列的位置。

image.png

  东莞市东坑镇政委副书记、镇长蔡国威致辞

  近年来,越来越多储能龙头企业进驻东莞。众多汽车新能源充电设备的上下游企业纷纷进驻东坑镇,并形成产业集群。东莞市东坑镇政委副书记、镇长蔡国威希望联合体各成员单位齐心协力,带动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新联合体的高效运转,有效拉动东莞新能源产业的产值提升,为东莞的科技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表率。

  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由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为牵头单位,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为联合牵头单位,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和电研院的技术力量,牵头上下游相关企业共同组建。这是东莞立足产业优势,抢抓新型储能产业“风口”,不断“强链”“延链”,加快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创新举措。

  据介绍,新能源集团是全球五大锂离子电池供应商之一,聚合物电池出货量连续多年位列全球第一,旗下的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全球著名的锂离子电池企业,拥有着多个“全球第一”。新能源系企业的在莞营业收入占到了东莞市整个新能源行业规上企业营业总收入的40%以上,研发人员多,研发能力强,是当之无愧的“链主”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

image.png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徐红兵讲话

  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徐红兵指出,电子科技大学和电研院作为技术支撑单位深度参与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的建设,就是要发挥学校在电子信息+材料、化学和能源为特色的学科平台优势,发挥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电子系统集成、人工智能、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优势,发挥电研院在科研中试、科技成果转化、地方人才培养等优势,以及向勇教授、吴孟强教授等国际一流的科研团队优势,实现协同创新,为东莞市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一条“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image.png

  电研院院长皮亦鸣接受媒体采访

  “联合体是一个强强联合,对于科技创新发展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作用。”电研院院长皮亦鸣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把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起来组建联合体,实际上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双方优势,学校主要在学科和人才上有优势,企业在产业化、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比较强。“学校同时还承担一个责任,就是人才培养,我们东莞在新能源这块,人才的支撑还是不够的,还是需要高校来提供一些除了研究生,还有博士后,以及一些教授等,各个层面的人才支持,所以说学校在里面可以发挥很多作用。”皮亦鸣说。

image.png

  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首席科学家向勇教授作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首席科学家向勇在作“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建设情况报告”时指出,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的成立,将立足于东莞消费类锂电池、小动力锂电池的产业基础和优势,聚焦锂电池在安全、快充、电源智能管理以及能量密度等方面的共性技术问题。计划在3年内将在莞新增不少于1.5亿的研发经费用于创新联合体项目研发,项目实施期内在莞新增营业收入超50亿元,争取实现消费类及小动力储能领域的技术突破,打造消费类及小动力储能研发和生产制造基地。

  向勇教授表示,虽然名为东莞市新型储能创新联合体,但放眼全球储能产业,它同样具有前沿引领作用。创新联合体是融在一起的,我们要形成一个真正的实体工作班子。整个过程是以企业、以产业的需求作为牵引,以问题作为导向,然后再通过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去逐步的融合和拓展。因此,这一相融不仅体现在企业和高校之间,也体现在高校的学科之间。

image.png

  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论坛现场

  当天上午还举行了主题为“蓄势新能源 聚变新未来”的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论坛,邀请到新能源集团研究院刘凯、中国民生银行东莞分行代表分别作“电池技术引领时代”、“科技金融创新,助力储能业务高质量发展”主题报告,与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新型储能产业技术前沿趋势和产业发展展望,为东莞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寻求路径和良策。

  活动由东莞市科学技术局、东莞市东坑镇人民政府支持,东莞新能德科技有限公司、电研院联合主办,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新能达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东华芯智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东莞分行、东莞松山湖科学城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共同协办。


Copyright 2017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东莞市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部二路17号 粤ICP备16061242号

官方微信

地址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