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公布(中博基字〔2022〕2号)第71批面上资助拟资助人员名单。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以下简称“电研院”)博士后庄浩宇、曹卫芳获二等资助。
电研院设站至今已累计培养博士后21名,其中在站14名、出站7名,已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合作导师队伍。一直以来,电研院十分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全面推进博士后各项科研工作有序开展,致力于在重大科学领域和关键技术方面实现原创性突破。
在本次博士后科学基金组织申报的过程中,电研院高度重视,由人才发展部部署计划节点,组织召开基金申报动员会,为博士后进行政策宣贯和申报指引,组织在站博士后认真准备,积极申报。同时与学校部门沟通对接,对申报资料进行整理、核查,精准有效地指导了博士后科学基金的申报工作。
接下来,电研院将进一步鼓励结合国家需求的自主创新,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育和支持,提升基础研究领域与关键技术方面的实力和竞争力。深入挖掘申报资源,力争在基金申报质量与数量上实现“双突破”,持续产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
获批情况介绍
庄浩宇
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电研院博士后。2017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2016年在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学习。2021年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电子科技大学学术新人奖。在集成电路领域顶级期刊、顶级会议发表论文近30篇,包括IEEE JSSC、IEEE TCAS-I、IEEE TCAS-II、Symposium on VLSI Circuits等。以一作发表IEEE期刊论文共13篇、IEEE会议论文4篇。发表IEEE JSSC论文共3篇,其中2篇为一作论文。他是Electronics Letters期刊的编辑。
获批项目:高速中等精度SAR ADC性能优化理论研究
项目简介:
本项目基于纳米级CMOS工艺,对优化高速中等精度SAR ADC转换速度、功耗、复杂度的关键技术进行系统研究。通过Multi-bit/cycle SAR ADC电路复杂度、功耗优化方法和理论,大幅减少所需电容型DAC数量和比较器数量,实现更小的功耗和更低的电路复杂度;通过DAC一体化技术,减小ADC输入寄生电容并消除静态功耗;通过比较器速度、噪声性能提升技术,提高SAR ADC速度和精度;通过栅压自举开关的采样速度提升技术,实现更高速的采样;通过新的时钟产生器,使同步时序逻辑可在不同cycle中拥有不同占空比,从而节省第1个cycle的比较器时间,加快ADC速度。最终研制高速中等精度SAR ADC芯片样品,为高速中等精度SAR ADC工程化设计提供技术参考与理论依据。
曹卫芳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副教授,电研院博士后。2018年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神经信息学、多模态成像技术以及脑疾病的影像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81901730),博士后面上项目1项,主持完成省厅级课题3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获山东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在Neuroimage,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等国际期刊发表SCI收录科研论文20余篇。担任frontiers in psychiatry,neural plasticity等期刊的审稿人。
获批项目:《老化过程中认知功能减退的磁共振成像研究及rTMS精准化干预》
项目简介:
研究采用无创磁共振成像(MRI)和经颅磁刺激(rTMS)技术,以老龄人口为研究对象,采集rTMS干预前后的高分辨率结构MRI、fMRI和DTI等多模态数据和行为学数据,通过分析脑灰质和白质束纤维的形态相似性特征,和脑功能指标,如信号变异度、脑功能网络连接等的特征,结合人类基因表达数据,探索老化过程的脑结构和分子功能改变。探索经颅磁刺激技术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键脑区和连接特征的神经机制。这些研究结果可用于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预警、早期干预的客观影像学标记物,对阿尔兹海默病等老年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及健康老化的早期非药物干预方案制定提供有效的客观影像学证据。结合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新技术将可开展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风险因素、预警模型等相关研究,对研发可进行临床评价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影像学辅助诊断产品起到推动作用。
【背景材料】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于1985年设立,是国家资助专门为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设立的科研基金,旨在促进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开展创新研究,培养造就一支国家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队伍。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是给予博士后研究人员在站期间从事自主创新研究的科研启动或补充经费。资助标准分为一等和二等,自然科学资助标准为一等 12 万元、二等 8 万元;社会科学资助标准一般为一等 8 万元、 二等 5 万元。